飞傲KA17:“小尾巴”的破局之作

​​可能很多烧友或多或少都会有类似的感觉:经过数年的急速发展和疯狂内卷之后,微型解码耳放,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小尾巴”,似乎已经过了发展的黄金期。近两年,我们已经越来越难看到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小尾巴产品了。手机供电的限制,加上自身体积的桎梏,双重的debuff让这类产品的天花板似乎轻易就能被触碰。

 

不过,总是会有那么一些品牌热衷于将天花板“捅破”——比如今天我要聊到的飞傲KA17,就是这么一款以“迷你台放”为名,实现了“跨界应用”的小尾巴。

 

KA17的包装比较简单,里面的配件也是最常见的type-c连接线、USB转接头等等。机器的外观、重量和一般的小尾巴没有太大区别,随机附赠一个质感还不错的皮套,在夏天可能会有点影响散热,个人觉得可用可不用。实际体验下来,其发热量在同体积的小尾巴里偏高,但尚可接受。

 

 

在芯片选择上,KA17搭载了ESS新推出的2通道旗舰DAC ES9069Q;自带一块显示屏,让操作变得方便了不少。机身上除了常规的音量键和多功能按键之外,比较值得注意的是设置了一个额外的type-c供电口,以及一个D.MODE模式,即外部供电模式的开关。这个模式的加入,让KA17可以通过这个供电口获得更大的驱动力,适配一些比较难推的耳机。

 

实际上,自诞生之初,小尾巴的供电问题就已经饱受诟病:它既不能像台式机器那样直接依靠外部电源,也没有自带电池之类的内部供电手段,所有的供电需求只能依靠作为转盘的手机或电脑来满足,天生就在HiFi设备最重要的“电”上失去了自主权,因此,许多传统玩家一开始对这类产品不太看好。然而,凭借无与伦比的便捷性,小尾巴产品这些年来还是赢得了众多消费者——包括发烧友们的青睐,而用户们对音质要求的提升也逼迫着品牌们进一步提升小尾巴的声音表现。有的品牌选择开发更优质的芯片,有的品牌设法提升手机供电的转换效率,而KA17则是“不讲武德”地增加了一个独立供电口来解决供电瓶颈。

 

其实,这种外部供电的手段近年来在各类跨界便携产品上并不少见,像飞傲自家的M17、Q7、Q15等产品就都有内部电池和外部供电两种使用场景,分别用于对付塞子和大耳。但在小尾巴这种本就是为了方便而生的HiFi产品上,这种尝试到底有多大意义,其实还是个未知数。实际上,在我自己体验KA17的这段时间内,主要的使用场景也还是手机直连。可能也是考虑到方便性的问题,KA17将D.MODE模式设置成了在连接电脑,供电充足的情况下同样可以使用,不一定要通过额外接电来开启,更为灵活。

 

 

考虑到大部分烧友的主要使用场景也是常规的手机直连,我会先分享KA17在普通模式下的声音表现,再和D.MODE模式下的声音进行对比。即便在手机供电的情况下,KA17也具备了远超大多数小尾巴产品的优秀纯净度和开阔的空间感,初听之下听感相当接近全尺寸的播放器。其音色通透细腻,有着比较利落的线条感和优秀的密度,结像光滑,音染不多。它对于人声的呈现相对直白,没有太多刻意的修饰,对于男声和女声的演绎也较为均衡,倾向性并不明显。大多数常见的泛流行人声在它的演绎下都称得上饱满鲜活,也十分耐听,但可能稍微少了那么一点韵味和个性。相对而言,我会更加喜欢KA17对于器乐的呈现。像钢琴、小提琴、吉他这类乐器,它还原得都相当到位,音色绵密细腻,信息量丰富,分离度也相当出色。尤其在高频部分,它呈现出了在同类产品中极为出色的延展度和丰富的泛音,让琵琶、三角铁之类的乐器听起来更加真实自然。而它的低频相对而言存在感就会稍弱一些,下潜不算太深,量感也不大,整体的氛围感不是很突出。

 

 

KA17自带了嘻哈、古典、摇滚、流行等10种EQ模式,各自的音色区别较大,但我个人在比较尝试之后还是觉得关闭EQ的声音会更加耐听。对于常见的流行人声,器乐独奏、影视原声等曲目类型,它的演绎都算得上得心应手。

 

除了外部供电模式之外,KA17本身还有高低两种增益模式。我觉得它的低增益模式就可以适配大多数中低端耳塞,只有个别比较难推的动圈和复合单元耳塞会用到高增益。而在切换到外部供电的D.MODE模式的时候,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声场会扩大一圈,分离度更上一层楼,整体的瞬态响应速度也会加快。但这个模式带来的一个副作用就是机器的音色会变得更刺激,线条感更强,齿音也会相对突出,在驱动大耳的时候表现还不明显,但搭配一些较为灵敏的耳塞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体的耐听度。所以,我觉得KA17的D.MODE模式并不适合无脑使用,还是要根据耳塞对前端的驱动需求来决定是否开启。

 

在使用K17的过程中,我尝试了不少耳机的搭配,在这里就选取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和大家分享一下。

 

千元价位

森海塞尔IE 200

低/高增益

IE 200绝对称得上是近两年的现象级入门塞,是千元内少有的能把声音同时做出高级感、耐听度和鲜活乐感的类型,其健康中正的调音无论是对于初烧还是老烧而言其实都有不错的吸引力。

 

IE 200和KA17在调音风格上都属于比较清淡均衡的类型,这套组合不算抓耳,价位也比较亲民,但胜在足够杂食且耐听。一般来说在聆听流行人声的时候开低增益效果就不错,声底干净,人声距离适中,音色通透细腻,也有不错的情感表达。如果想听点小编制器乐和影视原声,可以用高增益模式,进一步提升分离度和声场规模,用来听听“流浪者之歌”“四季”之类的曲目效果都不错。

 

 

进阶价位

凯声阴阳师贰

低增益

在高端平头里,阴阳师贰属于驱动门槛比较低的类型,而且它对于乐感的表达在我看来是同价位极为出色的,搭配风格直白的KA17可以说是相得益彰。这款耳塞对于前端推力的要求不高,但对控制力有一定要求,开高增益的话齿音会变得有些明显,所以我个人建议一般用低增益就够。

 

阴阳师贰和KA17的组合是这次我尝试的众多搭配里人声韵味相当出众的一套,尤其是在演绎华语和日韩流行女声的时候相当抓耳。我用它们来听了王菲的《矜持》,仓木麻衣的《Time after Time》等各类抒情女声,音色都是细腻顺滑,有一种清丽的美感,音染适中,在拥有不错的信息量的同时,对于录音也不算十分挑剔。

 

 

大耳及旗舰耳塞搭配

D5200&HD600&Dream XLS

D.MODE模式

KA17的D.MODE模式只有在额外供电或者用电脑做转盘的时候才能开启,但毕竟在外出场景大家其实也不会刻意去使用大耳,所以这种不便倒也可以接受。 KA17本身的声底比较均衡少染,又通过外接电源增加了推力,所以即便是驱动HD600这类高阻耳机的时候也能保证框架完整,分离度也不错。而在搭配D5200这种暖声的耳机时,声音也不软不闷,声底干净,有不错的线条感。

除了大耳之外,我也尝试过用D.MODE模式来驱动DITA的XLS这类旗舰动圈耳塞,可以明显感觉到其声场空间和动态表现已经比较接近全尺寸播放器驱动的效果了,但同时其中高频的音色又会变得比较刺激,人声有一定的毛刺感,高频也有些收不住。整体而言,我个人还是不太建议用这个模式来搭配耳塞。

 

当然,和Q7这种全尺寸的跨场景解码耳放相比,KA17在控制力上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除了声场和动态稍逊一筹之外,声音的毛刺感也会比较明显,细腻度和安定感也差了一截。我觉得这个D.MODE模式更多是作为一种场景搭配上的补充手段,让烧友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能临时用来听一听大耳。但对于以大耳为主力的用户来说,一款正经的全尺寸前端终究是少不了的。

 

 

整体而言,KA17的调音可以说是飞傲自身平衡中正风格的“浓缩”,收敛了个性,把声音风格做得相当清淡,同时又将推力做出了极高的上限,从而让机器拥有了远超同类产品的适配性。也许会有人觉得这个声音有点“乏味”,但几乎任何人都会承认这是一个顺耳、耐听且有着扎实功底的好声音。而作为最大卖点的D.MODE模式,在我看来也是个相当不错的尝试。要说KA17是一台迷你“台式”耳放可能有点夸张,但它无疑已经实现了在极小体积下的一次声音上的突破,驱动力和硬素质都稳稳站在小尾巴中的顶尖水准。考虑到目前主流旗舰小尾巴的价格都已经来到了2000+,KA17千元档的售价着实算是性价比相当突出了。

 

 

 

 

作者:张蛋蛋爱hifi  编辑于  01-29 17:00

网址: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995564369740568&mark_id=999_reallog_mark_ad%3A999%7CWeiboADNatural

Views:0
Col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