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式DAC的文艺复兴,FIIO Q15解码耳放评测+拆解

飞傲Q系列是内置锂电的便携解码耳放,Q15是该系列的高端型号,位列次旗舰。在体量上,Q15明显大于我们之前评测过的Q11,和一部砖型DAP相当。尺寸比例偏修长,厚薄适中,持握感舒适。

 

 

外观方面,Q15都是直上直下的线条,除了音量旋钮(波轮)之外就看不到曲线,连侧边的按键都是六边形,风格硬朗。

 

 

Q15外观最具辨识度也是颜值最高的区域,就是它的输入面板。黄色的RCA同轴端子有台机风,而两个Type-C口显示出某种便携属性。使用场景的混合交融,在输入面板上可窥见一斑。

 

 

黑色C口主要用于音频数据流,也兼职充电;红色C口则专职于充电和供电,和数据传输无关。两侧有小拨杆,其中,当拨杆phone mode=ON,Q15会使用机内电池,而不会向手机索取电流。

 

在现实使用中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解码耳放的电池耗尽,而手机续航武德充沛,此时就可把phone mode置于OFF,相濡以沫。

 

另一根拨杆desktop mode,用于在连接外部快充电源头时,激活最大功率的台机模式。这点将在后面的测试环节进行验证。

 

 

经典数模分离式解码方案再度出山

 

 

音频架构方面,Q15采用了AKM的新型旗舰级两片分离式DAC方案,这也是该方案在飞傲数字音频设备上的首次试水。从上面AKM的方框图可知,分离方案可近似理解为把AK4499一劈为二。

 

和R2R解码器普遍采用DF+DAC的分离结构不同,无论何时,通常delta-sigma 解码都是单片方案,一个芯片整合数字滤波器「DF」、delta-sigma调制、模拟DAC三个功能单元。这是因为R2R解码对时钟抖动不敏感,分离无妨;而delta-sigma解码器比较敏感,因此要尽可能的靠近,避免PCB长走线加剧抖动。而最靠近的办法,那就是全部都做在一个芯片上了。

 

在早期单比特时代,时钟抖动对音质的破坏力尤其显著。所以在过去只看到一个成功的分离式方案,就是载入音频史册的飞利浦“DAC-7”比特流解码电路。DAC-7采用数字和模拟两片结构,各取所长,隔离干扰,取得了优秀的指标和听感,也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高端CD机和SACD机之上。

 

 

「DAC-7的芯片组」

 

 

尽管听上去很合乎逻辑,也有成功范例在先,但同行没有贸然动手效仿。一番权衡利弊之后,恐难驾驭,怂了。后来飞利浦自己也没有更新升级解码方案,弃疗(有过一次小改款)。

 

风水轮流转,各种有利条件在酝酿。数字音频和半导体技术在不断成熟,有源无源元件的指标越来越好,delta-sigma解码器从单比特进化到多比特,时钟抖动问题于是也不再要命。到去年,AKM推出AK4191-AK4499EX的两片方案,才终于借鉴了前辈的智慧,向经典致敬。和黑胶复兴一样,这是非R2R类解码器的一场文艺复兴。

 

 

试听环节。Apple Music和索尼HR精选各两张,耳机:HD800S、HD600。

 

Q15的音色走向是清澈透明,高音细节的呈现如探照灯,丝毫毕现。在听《钟鼓楼》和《津轻三味线》中的乐器时,结像玲珑剔透,几乎触手可及。

 

《钟鼓楼》中的三弦是中国原生弹拨乐器,传到了琉球演化为三线,成为岛呗的灵魂乐器,最后到日本改成犬猫皮,才成为三味线,可以说同源而异音。而三味线之中,津轻又异于其他品类。Q15对音色和质感的表达到位,能轻易捕捉不同乐器的冷暖变化,形体大小。

 

林忆莲93年红磡演唱会之《光辉岁月》。彼时歌手正处于巅峰,唱歌中气十足,高音飚得干脆。架子鼓收音很好,清晰有力。在Q15演绎下,这一轨听出了非同寻常的现场感和鲜活度。

 

《European tour》一张高采样率的DXD录音专辑,某些底气不足的设备播放时,常会有浑浊之感,而Q15的表现既有氛围,也有解析和声场。

 

Q15在搭配HD800S时偏向清冽。爽则爽矣,但也很暴露录音瑕疵。相对而言,我会觉得搭配HD600时的平衡度刚刚好。

 

 

AP测试环节。在测试中,desktop台机模式开启与否,对单端和平衡的极限输出能力的影响都很明显。台机模式开启后,两个耳机口的最大功率双双增加50%,提升堪称巨大。

 

使用中发现,台机模式的激活条件宽松。65W充电头当然是没问题,连18W的苹果PD充电头也行,比较杂食。

 

另外一项令人瞩目的指标是THD+N最小值。在近期一段时间内,Q15是AudioTOP实验室测到的失真最低的产品了。看来AKM的双片方案还是有点东西,前景可期。

 

 

拆解环节。Q15的机身主体是金属+玻璃,而输入输出两个端面则是塑料。这两个塑料件的成型工艺和表面处理很精湛,把塑料做出了金属质感,和机身融为一体。

 

 

图中这个输入面板的挡片,拆下来之后才发现,它骗过了我的视觉和触觉。

 

 

屏幕贴合在保护玻璃板之上,先把玻璃掀起,脱开屏线,然后才能抽出机身内芯。

 

 

外壳透视。

 

 

一体式按键帽。

 

 

机身侧触控区,微动开关。

 

 

电池占据了较多的内部空间。

 

 

 

电池容量5500mAh,带金属框架,三点固定。电池背面有一层缓冲材料,用来吸收冲击和震动。

 

 

主板正面有两个金属屏蔽罩。

 

 

小一点的有logo的罩下面是16核的XMOS XU316,以及TI的MCU,它们构成数字界面和数字处理模块。

 

模块的左侧可以看到蓝牙SOC,来自高通的QCC5125。

 

 

另一个屏蔽罩下面是音频链路的核心区域:解码和耳机功率放大。DAC芯片采用AKM的两片分离方案:AK4191和AK4499EX。

 

把功能单元切割分离,封装在不同的芯片中,这给下游厂家的架构搭建创造了想象空间和变化性,有助于降低产品同质化。

 

此外,现代旗舰级DAC芯片往往功耗较大,对供电质量要求高。采用两片结构,能够分摊发热量,也增加供电设计的灵活度。这些是减少干扰之外,数模分离方案带来的其他好处。

 

 

耳放芯片,通过散热垫和金属罩接触。芯片型号在出厂时进行了物理加密。

 

 

输出端面板。

 

 

两个耳机插座都有金属罩额外加固,增加长期拔插使用的耐用度。

 

 

拆掉一大堆螺丝,脱开若干排线后,主板从框架分离。出于耐用度考虑,控制波轮是安装在框架上,而不是焊接在主板上的。

 

 

RCA同轴输入插座用小板独立安装在框架上,通过排线和主板连接,而不是直接焊在主板上。这也是出于耐用度考虑。

 

 

两个Type-C口也有金属支架加固,避免频繁使用造成松动脱焊。

 

 

主板正面一览。

 

 

主板反面。这边主要是触控、显示、供电相关。

 

 

Q15的良好做工表里如一。外部简洁细致,每处结合,上下玻璃,配合得严丝合缝。内部复杂精巧,层层嵌套,紧密无旷。PCB上的大小元件焊接均匀端正。

 

输入输出端口都有抗疲劳加固,旋钮和按键开关都和主板进行机械隔离,对耐用度的考量细致入微,足见设计者的诚意。

 

Q15是AudioTOP今年碰到的最复杂的设备之一。结构件和螺丝多,需要特殊工具,拆解难度大,损坏风险高。借用一句古话:“机内没有任何用户可维修部件”,奉劝各位看我们拆解,过一把眼瘾就好,不要有你行你能也上的幻觉。

 

 

Q15的功能和特点还有很多,比如丰富的蓝牙编码格式、专业味十足的EQ设置、不同场景的不同玩法等。篇幅有限,只挑了几个重点,没能面面俱到。

 

总体而言,Q15是飞傲便携解码耳放系列中的用心之作,性能、功能、易用度等方面可圈可点,设计和工艺在水准之上,完成度较高。Q15定位于高端,但和更高一档的旗舰Q7相比,价格并非高不可攀,是进阶型烧友可重点考虑的机型。​​​​

 

 

 

 

作者:AudioTOP音频网  编辑于  11-29 08:04

网址: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973323921522843

Views:0
Collection